“十句大实话”揭示中国制造业现状!
这十句话风趣幽默。但无比深刻地揭示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。
实话一:制造业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
据调查,劳动力成本十年来上升了2.7倍,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银行基准利率2倍以上,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2倍,许多企业“五险一金”占工资总额的40%左右,企业还要承担很重的税费负担,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了!
有的制造业企业自嘲:“辛辛苦苦一辈子,不如在资本市场讲个小故事”!
实话二:“三座大山”,“四高四低”
近年来,许多制造业企业普遍遇到“三座大山”,即“市场的冰山、融资的高山、转型的火山”。
发展中面临“四高四低”:人工成本高、融资成本高、税费负担高、制度的交易成本高,产品质量低、技术标准低、品牌认可度低、企业诚信度低,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。
实话三:不想创新,不敢创新,甚至创新不如“抄新”
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制造业的崛起。很多企业不想创新,也不敢创新,甚至创新不如“抄新”,致使中国制造业创新水平在低位徘徊。
中国制造业要提高竞争力,企业必须舍得投入,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企业联合创新,政府要在加大财税支持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上更给力。
实话四:不保护知识产权,创新就是一句空话
要完善市场准入机制,扶持国产自主研发的重大技术装备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。
要深刻认识到,不保护知识产权,创新就是一句空话!
要坚决严厉打击侵权行为,保护创新成果,为企业乐于创新、敢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。
实话五:不能“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
希望把降成本行动落到实处,不能“只听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。
要对制造业实施结构性减税,尤其是要较大幅度降低增值税税率,降低制造业用地价格,精简归并降低“五险一金”,让制造业企业“落得了户、安得起家”。
要继续清理各种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,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收费。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提高制造业直接融资比重,切实降低融资成本。
实话六:品牌就是企业的命牌!
品牌建设是扩大有效供给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,必须给予高度重视。
我国制造业品牌市场认可度低,竞争力弱,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仅有31个,百强品牌中仅有7个。
实话七: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诱惑
成就一个品牌是长期艰辛的过程,需要发扬以创新、执着、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,耐得住寂寞,经得起诱惑,脚踏实地、专心致志!
一要大力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建设,提高产品认可度、知名度和美誉度,不断创造高品质产品,满足多样化、个性化需求。
二要加强诚信建设,打牢品牌信誉的基石。要加强法治建设,提高市场监管水平。
实话八:假冒伪劣已成为影响中国品牌的毒瘤
假冒伪劣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品牌的毒瘤,必须毫不手软坚决打击,让制假售假者付出惨痛代价,挽回消费者对“中国制造”的信心。
实话九:尽快处置“僵尸企业”
要尽快处置“僵尸企业”,化解产能过剩,为高品质产品制造腾出资源和市场空间。
实话十:改革不能靠口号,创新不能靠包装!
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。改革不能靠口号,创新不能靠包装!
推进“互联网+制造”的相关建议
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正立于“风口”之上,发展前景可期。同时,两者深度融合面临现实障碍,各方对融合发展存在认识差异,需要产业界、政府及相关方通力合作、携手推进。
第壹 要加强政府指引,强化战略引导,营造制度环境。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发展战略指引和制度环境的营造,建立国家层面的协同推进机制。一是完善相关法规制度。重点加快信息安全、数据保护、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法规的研究起草。针对融合发展所催生的法规制度问题,开展前瞻性储备研究。二是加快相关标准制定或修订。加快制定和推广适应融合发展的接口标准与数据通讯标准,加强对标准执行过程的监管。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。整合利用现有专项资金,加大对“互联网+制造”的倾斜力度。鼓励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支持。四是完善融资服务支持。鼓励银行加大对融合创新的贷款投放力度,引导风险投资基金加快进入。引导和鼓励互联网金融广泛应用到融合领域。五是大力培育应用市场。积极开展“互联网”等新观念宣传和普及,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企业。加快载体建设,推动建设特色园区和示范基地。
第二,要加大企业主导,把握融合态势,确定转型策略。企业作为“互联网
制造”的主体,应及时、准确把握融合态势和重点方向,制定既变革求新、又量力而行的发展策略,同时树立开放、共享的新观念并付诸实践,积极学习典型企业好的经验和模式,开启平台化思维,实现创新发展。企业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,从以下主要方向寻找切入点,一是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。二是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。三是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。四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。五是助力企业低成本运营的融资方式创新。六是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的集成创新等。
第三,要加快行业助推,打造跨界平台,促进协同发展。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联盟等中介组织的作用,搭建跨界融合创新平台,促进交流、合作与共享,形成优势互补。一是推动融合创新公共平台建设。推动产业链内部企业间以及产业链内外实现更加公开透明、便捷高效的衔接。鼓励企业联合打造创新生态体系。二是推动融合性技术群体突破。鼓励互联网、IT企业与制造企业的深入合作交流,吸引软件架构编程、硬件设计、网络安全等IT界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制造领域。三是推动协作、交流与共享。通过研讨会、交流会、观摩等活动弥合不同领域认识差异,发挥示范带动效应,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。组织开展相关技术、标准、政策法规培训、人才培养等服务。
一、希望你能早点来我厂看机
我真诚的希望你能早点来我厂看机,我工厂现场一直保持有20-30台现可看;可以操作;可供你参观、学习、试机、打样。同时为了增加你对我厂产品使用情况的认识,也可以安排你到我们的客户处参观访问,我也可以带你去我客户处参观,看一下客户的加工情况和使用情况!(现场所见所闻:现场的产品能说明问题)!
二、凯恩利机床已迁入自建工业城 、
1. 凯恩利机床厂扩大规模:搬入中山市自建工业园(自已的工业用地,自已建的厂房,有完全的产权)!
三、 CKX46C-Y数控车床(标准46机型-排刀机+带Y轴+端铣2头+Y轴侧铣3头)—高配配置 已调试成功,即将出货!
新年签约分享和感谢:1. 广州白云区秀水村潘老板在2016-02-20 订购凯恩利46车铣机一批(机型:CKX46C-Y数控车床(标准46机型-排刀机+带Y轴+端铣2头+Y轴侧铣3头)—高配配置)。(出货时间:在2016年3月15日-30日之前)
2.培训计划:在出货前;买方客户可以派1-2个技术员到生产厂家来学习;我公司有专门的技术工程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;直到学习熟练为止;出货到买方工厂后;再进行现场安装和机器调试培训!一般的故障排除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培训。
3.为了欢接新的销售旺季(2016年2月-8月份):年前已装了36台现机,可以马上交货(25、36、46、52排刀机、刀塔机、车铣复合机均有),希望有购机意向的客户,来电话与我联络温生(销售经理)
姓名: | 温先生 ( 销售经理 ) |
手机: | 13929480028 |
业务 QQ: | 879153465 |
公司地址: |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长安振安东路775号2232室 |
电话: | 0769-82826580 |
传真: | 0769-82826580 |